科目编号: 308 科目名称: 护理综合
一、考试总体要求
护理综合考核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三门课程的内容,具体要求为:
1. 护理学基础
包括护理学导论与基础护理学两部分。护理学导论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健康与疾病、护士与患者、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法规、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基础护理学考核的主要内容有环境、护理安全、入院和出院护理、舒适、休息与活动、饮食与营养、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临终关怀。
2. 内科护理学
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成年人各系统(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等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常见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重点考察的能力为对常见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和护理问题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对内科常用药的药理作用和常见不良反应的掌握程度;综合分析病例资料、判断健康问题、制订合理护理计划的能力。
3. 外科护理学
包括外科总论和外科各论。外科总论考核的主要内容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外科休克、外科营养支持、麻醉、手术前后、外科感染、损伤、肿瘤、移植等病人的护理以及手术室管理和工作。外科各论包括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重点考察的能力为外科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病例资料、判断健康问题、制订合理护理计划的能力。
参考书目:
曹梅娟,王克芳. 新编护理学基础.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ISBN 9787117328975.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ISBN 9787117330879.
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ISBN 9787117324724.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一)护理学基础(占30%,共90分)
1. 护理学导论(占10%,共30分)
(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
(2)健康和疾病:健康的概念、标准与评价指标;健康促进的定义、策略和内容。疾病和患病的定义,现代疾病观的特点;疾病预防的概念和疾病的三级预防。卫生保健的概念;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任务和内容;健康中国战略的主题、任务和目标。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原则和程序。
(3)护士与患者:角色概念、特征、角色转变。患者角色的概念和特征,患者角色转变,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护士角色;护士的基本素质。护患关系的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模式、建立过程;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
(4)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法规:护理伦理的概念、原则;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与处理原则。医疗事故的概念、分级、处理;护理差错的概念、报告和处置,护理差错行为;护理工作中不良行为的法律界定。
(5)护理学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患者的基本需要。应激与适应理论的基本概念,应激学说,对应激的防卫,对应激的适应,应激管理。生长与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艾里春森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及各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沟通理论的基本概念,沟通的层次和形式,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沟通的常用技巧。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罗伊的适应模式、纽曼的系统模式、华生的人文关怀学说的基本内容。
(6)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的概念、实践特征和工作模式。护理程序的概念、功能特征和基本步骤。
2. 基础护理学(占20%,共60分)
(1)环境:环境的概念及分类,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医院环境的特性与要求、调节与控制。清洁、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法。无菌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操作原则,常用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的相关概念,隔离原则,隔离预防系统,常用隔离技术
(2)护理安全:患者安全的相关概念、评估与防护。护士职业安全的相关概念、危害因素及防护。
(3)入院和出院护理:入院护理的概念,入院程序,分级护理,患者床单位的准备。出院护理的概念和内容。护理工作中的人体力学原理和应用原则。
(4)舒适:舒适的概念和舒适护理的原则。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和姿势要点,变换卧位术。清洁的实施原则,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疼痛的定义、性质、原因和临床分类,疼痛患者的评估和护理措施。
(5)休息与活动:休息的形式,睡眠生理,患者睡眠的评估,满足患者睡眠的需要。活动受限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患者活动的评估,满足患者活动的需要,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6)饮食与营养:医院饮食的分类及其概念。一般饮食护理(营养状况的评估,患者的饮食护理)。特殊饮食护理(管饲饮食,要素饮食、肠外营养)。
(7)体温:体温的生理调节与变化。体温的评估与体温异常患者的护理。测量体温的技术。用热术和用冷术的作用、禁忌证、常用方法。
(8)呼吸:呼吸的生理调节与变化。异常呼吸的评估,测量呼吸的技术。改善呼吸功能的技术。
(9)脉搏与血压:脉搏的概念、特性、评估、测量技术。血压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估、测量技术、血压异常患者的护理。
(10)排泄:排便的护理(排便的评估,排便异常患者的护理,灌肠术)。排尿的护理(排尿的评估,排尿异常患者的护理,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术)。
(11)给药:给药的基本知识(给药原则,给药的护理评估)。口服给药术。注射术。药物过敏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破伤凤过敏试验)。
(12)静脉输液和输血: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目的、适应证、血液制品种类、血型与输血原则、静脉输血技术、输血反应及护理)。
(13)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病情观察内容和方法。危重患者常用抢救技术。
(14)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相关概念、基本原则、对象和内容。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死亡后护理。
(二)内科护理学(占40%,共120分)
1.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3)肺结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4)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血栓栓塞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临床分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6)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7)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2.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3)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抢救配合与护理。
(4)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发病机制,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治疗要点,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5)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脏骤停的处理和复苏后处理。
(6)常见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和护理。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和临床分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各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8)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9)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3.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消化道溃疡、胃癌、肝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3)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4.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肾脏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3)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5.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贫血的分类;铁的代谢;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代谢;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3)出血性疾病的分类,正常止血、凝血、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弥散性血管性凝血的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4)白血病的分类和病因与发病机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5)血液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6.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2)糖尿病的分型、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7.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8.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脑血管疾病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4)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5)脑栓塞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要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6)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三)外科护理学(占30%,共90分)
1.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水和钠代谢紊乱(脱水);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2.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休克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病因、病理生理与分类、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营养筛查,营养评定;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4. 手术室管理和工作
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手术病人的准备;手术人员的准备;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
5. 麻醉病人的护理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硬脊膜外隙阻滞的护理措施;全身麻醉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6.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围术期和围术期护理的概念;手术前病人、手术后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7.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感染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处理原则。
(2)急性蜂窝织炎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4)破伤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预防、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5)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8. 损伤病人的护理
(1)创伤的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烧伤的病理生理、临床分期、伤情判断与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9. 肿瘤病人的护理
肿瘤的分类;恶性肿瘤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预防、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0. 移植病人的护理
(1)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分类,移植排斥反应及其治疗,移植前准备。
(2)肾移植、肝移植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1.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
(1)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脑疝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2.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脑损伤的分类和发病机制。
(2)颅内血肿的分类、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3.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脑卒中的病因及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4. 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1)甲状腺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分类、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5.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乳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分期、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6.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1)气胸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血胸的病因、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7. 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肺癌的病因、病理生理与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分期、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8. 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食管癌的病因、病理与分型、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9. 心脏大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1)体外循环的概念、准备和实施,体外循环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体外循环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0.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1.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1)腹外疝的病因、临床类型。
(2)腹股沟疝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2.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腹部损伤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3.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胃癌的病因、病理生理与分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4.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5.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与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6. 大肠和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大肠癌的病因、病理与分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7. 肝脏疾病、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1)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8.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1)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
(2)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9. 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1)胰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与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分型、临床分期、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胰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0.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1. 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
(1)肾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膀胱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尿道损伤的病因与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2. 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
上尿路结石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3.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增生和肿瘤病人的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4. 骨折病人的护理
骨折的病因、分类,骨折移位,骨折愈合;骨折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5. 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1)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6.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1)骨肿瘤的外科分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处理原则。
(2)骨肉瘤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三、题型结构及比例
题型 | 占总分 比例 | 分值 | 单题 分值 | 题量 | 科目题量 | ||
护理学基础 | 内科护理学 | 外科护理学 | |||||
单项选择题 | 40% | 120 | 2 | 60 | 19 | 25 | 16 |
多项选择题 | 20% | 60 | 3 | 20 | 4 | 10 | 6 |
简答题 | 20% | 60 | 10 | 6 | 2 | 2 | 2 |
病例分析题 | 20% | 60 | 20 | 3 | 1 | 1 | 1 |
合计 | 100% | 300 | - | 89 | 26 | 38 | 25 |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3小时。